做有機合成免不了接觸各種各樣的保護基,其中Boc保護基常用于保護氨基,脫保護方法多種做樣,其中最常用的當屬酸性條件下的脫除方法,常用的酸有,三氟乙酸,鹽酸等。三氟乙酸由于后處理很難將殘留的酸除掉,直接旋干產率往往會超出很多,而且涉及到氟殘留。鹽酸就實用經濟多了,為了方便實用,很多時候我們使用的都是鹽酸氣溶液,像二氧六環,乙酸乙酯,甲醇溶液等,濃度也是多種多樣,像1M,2M,4M等。一般情況下,我們很難會想象這些溶液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潛在的傷害,最近來自法國的幾位科學家在著名期刊Org. Process Res. Dev.(2020,DOI:10.1021/acs.oprd.0c00034)撰文分享了他們使用HCl/MeOH溶液的一次事故以及后續的相關實驗研究。
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,當作者試圖打開四個月前制備的含有0.5L濃縮液的一升瓶子時,這個溶液一直在室溫條件下儲存。作者突然聽到嘶嘶聲,并伴有氣泡冒出。更出乎意料的是,當使用移液管接觸溶液表面準備量取溶液時,突然出現噴射現象,還好當事人個人防護做得好,沒有造成大的傷害(從事實驗室工作的人員,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,切不可有僥幸心理)。
該未遂事故的發生促使作者研究HCl在不同醇類溶液中的特性,包括濃度,儲存溫度,以及在不同介質中的特性等。首先來看一下HCl在甲醇溶液中,不同濃度,不同儲存溫度,打開瓶子時氣體溢出和鼓泡情況。從下圖中可以看出,甲醇溶液在0-5度下保存適宜,而且濃度在2M或3M左右時基本上沒有氣體溢出和鼓泡現象。對于4M濃度的甲醇溶液就需要特別當心了,特別是在室溫條件下放置。
相同的測試條件下,即使是4M的乙醇溶液,不管是在室溫條件下,還是在低溫條件下,都呈現出比較穩定的狀態。
因此,本文作者建議如果非得用HCl/MeOH溶液,那么一旦制備好最好立刻使用,避免儲存。相對而言,HCl/EtOH顯得更安全。
夏天即將到來,各位實驗室從業人員務必做好個人防護!使用HCl/MeOH時也不可以掉以輕心!